热搜: 购彩中心登录
中新网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之间是什么关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近日在第一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理论物理之夜”专场沙龙活动上致辞时,将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之间的互动,形象地比作“消费者”和“供应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互为“供应者”,也互为“消费者”。
王贻芳院士在第一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理论物理之夜”专场沙龙活动上致辞。中国科学院高能所 供图
王贻芳说,一方面,实验需要来自理论的提示或指引,并证实或证伪理论预言;另一方面,理论需要来自实验的新发现的刺激和新数据的启发,从而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建立新理论。
国际著名数学家、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致辞时则表示,在基础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数学与理论物理之间的关联密不可分、相互影响与促进。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许多重大科学问题在北京被解决,期待理论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重要想法最终被实验物理学家所证实。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教授应邀在“理论物理之夜”专场沙龙活动做专题报告,他对王贻芳关于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互为“消费者”“供应者”关系的观点深感赞同。
在《基础物理前沿》报告中,格罗斯讲述了物理学家在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和自然界基本规律方面,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当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内容涵盖宇宙起源、黑洞本质、基本粒子以及量子引力等。
第一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理论物理之夜”专场沙龙活动会场。中国科学院高能所 供图
据了解,“理论物理之夜”专场沙龙活动作为第一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承办,旨在为参会中外理论物理学家和青年学者提供一个集自由发言、节目表演和晚餐美食于一体的奇妙“头脑风暴”夜晚。(完)
中新网武汉7月20日电 (记者 马芙蓉)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20日在武汉举办空间站科学与应用项目征集宣讲会——武汉专场,围绕国际前沿热点和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华中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征集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
中国空间站是未来十几年我国最重要的近地太空实验室,在建造期系统规划并攻关研制了近30个重大研究设施及地面支持系统。目前这些设施已完成在轨建造,工程也全面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工程技术处副处长张璐介绍,未来十年,载人空间站已规划4大领域、30余个主题的近百个研究计划、上千项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将持续产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今年6月19日,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公告,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空间站科学与应用项目,这对于整个空间科学界来说,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
“华中地区有大量优秀科学家团队。”张璐表示,希望通过宣讲会,让科学家了解目前在轨的实验设施、期望开展的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在太空开展实验,并发动优势科研力量,积极踊跃提出项目。
宣讲会上,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钟红恩、总指挥助理张伟,分别作了“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应用任务规划及指南”“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设施与项目实施流程”的报告,介绍了空间基础生物学研究、空间生物技术及转化应用研究、空间生命生态支持研究、空间信息与精密测量新技术研究等领域研究计划。
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专家参与宣讲会,并作深入交流。(完) 【编辑:李岩】